书法:中华文化瑰宝,历代书画名家故事娓娓道来

青山书法

1.李斯(公元前208年),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西南)。

他主张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小篆又称秦篆,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润有力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说起李斯,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一位政治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年轻时,先是在乡下做过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师从荀子,做过判官。秦始皇时期,李斯凭借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才能,被任命为宰相。

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各诸侯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产生了不同的语言文字。秦始皇一直希望有一种标准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听说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李斯简化了大篆,编纂了一套笔画简洁、字形工整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到这些新文字之后,非常满意,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下令各省都使用。

著名书法家

酒糟

2.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邵,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隶、草、楷、行皆能,研习诸体,心临手法,师承多位名家,精通各种体例,摆脱了汉魏之风,自成一派,影响深远。他的风格平和自然,笔法委婉含蓄,秀美雄健,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在书法史上,他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书圣王羲之以书法闻名。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对一些东西都有独特的爱好。比如李白喜欢酒,李清照不仅喜欢酒还喜欢赌博,苏东坡喜欢吃肉等等。相比较而言,王羲之最喜欢的植物确实要高雅优越得多,当然也绝对不是稀奇古怪的东西,那就是----仙鹤。他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或许是爱屋及乌,深深痴迷。书圣王羲之以书法闻名。

历史上很多文人骚客对于一些事物都有着独特的爱好,比如李白喜欢酒,李清照不仅喜欢酒还喜欢赌博,苏东坡喜欢吃肉等等。

相比较而言,王羲之喜欢的植物确实要高雅上乘得多,当然也绝对不是寻常之物,那就是——仙鹤。他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或许是爱得过分了。据说有一次王羲之游历焦山,看见一对丹顶鹤,十分可爱。于是就买下来,非常喜欢。不过,由于丹顶鹤带回家不方便,王羲之回国前特意委托他人饲养。

第二年,王羲之思念这对丹顶鹤,便再次来到焦山,打算把这对丹顶鹤带回家饲养。可惜,他到焦山时,这对丹顶鹤已因病去世。深爱丹顶鹤的王羲之得知这一消息,悲痛不已。他来到丹顶鹤的安葬处,为丹顶鹤撰写了悼词,以表达自己的怀念。

《葬鹤铭》是一篇有关葬鹤的铭文。后来有人将王羲之的这一篇铭文刻在焦山西麓的岩壁上。铭文刻成后,立刻吸引了无数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研读妙文、欣赏书法。相传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在炎热的一天来到焦山,顶着烈日研读《葬鹤铭》。

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进士,任监察御史、侍中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巡抚,人称“颜平原人”。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讨伐叛军,后出使凤翔,授刑部尚书。唐代宗年间,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封鲁郡公,史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他被派去通报叛军将领李希烈,被拒敌,被勒死。 他死后,曹国继承人李杲及三军将士无不为他哭泣,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湛,擅楷书、行书。初师褚遂良,后师从张旭,习其笔法。其楷书端庄雄浑,行书苍劲有力,独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金柳姑”之称。亦善诗文,有《云海经院》、《礼乐记》、《五行记》、《鹿陵记》、《临川记》等,均已佚。

宋人编撰《颜鲁公集》。颜真卿先师褚遂良学书,后师从张旭学笔法,又与怀素探讨书法,对二王、褚遂良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吸取了他们的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之风,开创了书法的新纪元。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誉为“颜金柳古”。

颜真卿的楷书气势磅礴,端庄大方,字形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正,方中带圆,有向心力。用笔粗劲有力,善于运用中心点笔法,富有力度和锐利感。一般横笔略细,竖笔、点笔、左右笔略粗。此书风气势磅礴,充满力量,具有盛唐的气息。他的草书苍劲有力,感情真挚,结构沉稳,点笔飞扬,开创了继王家之后草书的新纪元。

颜真卿的行书苍劲有力,这种风格也体现了盛唐帝国的盛世风范,也符合他高尚的人格,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经典,所以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另一件相对端庄苍劲的作品是《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法纤细,与其他碑文没有太大区别。《颜家庙碑》书法丰润,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与他早期的作品相比,更加苍劲雄浑,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颜真卿以他的“颜体”在书法史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书法境界。他的书法,既基于他卓越的精神性,所以自然有气势磅礴的境界;又基于他强大的灵魂,所以自然有气势;又基于他丰盈的生命,所以自然有气势。颜真卿青年时代曾向张旭请教“如何能与古人媲美”,这是颜氏在书法上的心声,也是他远大的目标。这个从小拿着黄土扫帚扫墙学字的颜氏后人,几乎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书法一个巍峨的起点上。

至于鲲鹏翼在书法上的铺展,几乎用了三四十年的历练,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气势,又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练和充实,才使得“颜体”形神兼备。

晚年他依然追求完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屹立不倒。正如范文澜在《中国简史》中所说:“初唐欧、余、朱、薛,不过是二王书风的继承者,盛唐颜真卿才是唐代新书风的开创者。”颜真卿的楷书,特别是十六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范式,后世很多书法家都以此为师。甚至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他所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金六古”。他为人正直、廉洁、诚恳、清正廉洁,不谄媚权贵,为人耿直、有节操,以义勇著称,以死彰显其坚毅。

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

4、柳公权(778—865),字承宣,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中唐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生于大历十三年(778年)。祖父柳正礼为滨州武官,父亲柳子文为儋州刺史,兄为中唐名臣柳公绰。

柳公权自幼喜爱学习,十二岁便能写诗写文。柳公权是楷书的总结者和创新者。他在学习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研读现代书法,师从颜真卿,融入自己的新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柳体”楷书,成为百代楷模,是“唐书法”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书法均衡瘦硬,承魏碑果断之风,笔法清秀,骨力雄健,结构严谨。“书以瘦硬为贵,方能传神。”相较于颜体,其楷书略显均衡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自唐元和年间起,柳公权名声日渐高涨。

唐玄宗特别爱戴柳公权的书法。他曾召柳公权到宫前,由武将西门继宣捧砚,枢密使崔聚元捧毛笔,在纸上用楷书写下“韦夫人传书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写下“永禅寺楷草千字文家法”十一个字,用草书写下“谓之辅焉哉乎也”八个字。玄宗赏赐他锦缎、瓶盘等银饰,并让他亲自写一封谢信,可以用楷书或草书书写。

当时,贵族大臣为祖先立碑,若非有柳公权亲笔题字,人们都会认为是孝顺。而且柳公权的名声远播海外,外国人来朝贡时,都会准备钱财挑选柳公权的书法。唐文宗曾称赞他的书法“若有生还,胜过钟繇、王羲之”。

如今人们学习书法,仍然选择向唐代颜、柳、欧、朱、余等书法家学习。尤其是柳公权创立的整套楷书规范,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柳公权对书法艺术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结了唐代书法的发展,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著名书法家

刘公权

标签:

启功与潘主兰:当代书画家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2023 年度中国书协个人会员申报工作开启,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