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高僧:临池学书三十载,成就声名卓著的书法家

青山书法

志勇

智永高僧,本姓王,山阴永信寺僧人,号法吉,人称“永和尚”,是陈、隋两代著名书法家,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代孙。

他经常住在永兴寺的亭子里,在池塘边学书法,闭门练书三十年。他先师从萧子云学书,后拜先祖王羲之为师,在永兴寺的亭子里潜心研习书法三十年。废弃的笔尖装满了五个大竹篓,埋在土堆里,名叫“退笔冢”。智永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因此,向他索要书法的人络绎不绝,门上也不得不缠上铁皮。后来,这个故事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

苏轼评其书法:“气韵深沉沉,妙笔多变,极为精练干练。”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评其书法:“智永临摹万篇,书法清秀流畅,浑厚雄健,无一不精。”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他师从钟繇《宣言》,“每用笔,曲折回转,从容收敛,所谓写字,欲从纸背而下。”

书法作品欣赏

智永《真草千字文》手抄本(传)部分每页29.3×14.2厘米

书法作品欣赏

智永《真草千字文》原稿部分(传)

书法作品欣赏

智永《真草千字文》原稿部分(传)

书法作品欣赏

怀素

在草书史上,怀素和他的《自叙》自唐中叶以来,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为书法爱好者所津津乐道。怀素十岁出家,字藏真,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他年少时,研读经禅,闲暇时喜爱书法。家境贫寒,无纸墨,便种芭蕉树一万余株,以练书,以芭蕉叶代纸。因住处四周芭蕉树环绕,他便幽默地称住处为“青天寺”。他还用漆盘、漆板代替纸张,刻苦读书,写字时,都透过漆盘、漆板。还有不少折断的笔尖,他把它们一并埋葬,取名“笔墓”。

他性情豪放,专心致志于草书,与李白、颜真卿等人交游甚广,以“狂草”著称。唐代文献中多有关于关肃的记载,“他运笔疾驰,如骤雨旋风,飞转流转,一挥而变,却无不章法”。达官贵人、名流也爱与这位狂僧交游。前人评论他的草书继承张旭而又有新发展,说他“以狂续狂”,称他为“狂张醉肃”。他对后世影响很大。

书法作品欣赏

怀素《自述》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帖前有李东阳《藏真自述》序篆书。原件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部分)

书法作品欣赏

怀素《自述》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帖前有李东阳《藏真自述》序篆书。原件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部分)

书法作品欣赏

怀素《自述》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帖前有李东阳《藏真自述》序篆书。原件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部分)

书法作品欣赏

怀素《自述》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帖前有李东阳《藏真自述》序篆书。原件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部分)

书法作品欣赏

怀素《自述》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帖前有李东阳《藏真自述》序篆书。原件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部分)

书法作品欣赏

怀素《自述》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帖前有李东阳《藏真自述》序篆书。原件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部分)

书法作品欣赏

高贤

高贤,唐代僧人,吴城(今浙江湖州)人。善书法,受唐玄宗(847—859年在位)召见,赐紫袍,后归隐湖州开元寺,卒于湖州。高贤喜用白绢写楷书、草书,为世人所仿。其书法与唐代名家张颠(徐)相近,曾纸上写草书千言,亦作令狐楚诗。原石本在湖州。

书法作品欣赏

高弦《千字文残卷》部分

书法作品欣赏

空海(日本佛教僧侣)

空海(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俗名佐伯真央,戒号普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赴中国学习唐密,继承金刚界、藏界密法……

他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宗”),著有《文经秘府论》、《篆隶万象义明》等书,保存了大量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书法作品欣赏

引聋引盲(部分),纸本水墨,延历十六年(797),28.3 x 1011.0cm。金刚峰寺藏。

书法作品欣赏

大慧宗高禅师

大慧宗杲(1089—1163),宋代临济宗杨起派僧人,字昙慧,号妙喜、云门,俗姓奚,宣州宁国人。十七岁出家,在东山惠云寺受惠齐法师指导,次年受戒。先后拜见东山魏、湛堂文准、元吾克勤等高僧。宣和年间,随元吾克勤居东京(开封)。得道后,承袭元吾法教,元吾将《临济正宗记》一书托付于大慧宗杲,不久又命大师分派讲学,寺院重振,名声传遍京城。 靖康元年(1126年),宰相陆顺图赐他紫袍,封为“佛日大师”。绍兴七年(1137年),应宰相张俊之请,出任景山能仁寺住持,四方僧俗云集,宗派大振。绍兴十一年,侍郎张九成到能仁寺向大师学禅,偶尔议论国事。当时秦桧当政,极力与金人议和,张九成是朝中好战派,秦桧当政,极力清除异己,大师也未能幸免。十一年五月,被剥去衣服,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阳)。 其间,他收集历代高僧的言谈和与弟子的讨论,编成《正法演藏》六卷。绍兴二十年,他被贬到梅州(今广东梅州),地瘴气盛,粮食荒芜,师徒百余人,死过半数。但大师仍过着平凡的生活,并教化当地居民。绍兴二十五年,他获赦免,次年恢复僧衣。二十八年,他奉命隐居景山,道教俗人敬仰他如初,人称“景山宗高”。

大师才华横溢,辩论有方,一心弘扬公案禅法,其禅法名为“观化禅”(即通过考察公案、公案来寻求顿悟的禅法),与弘治正觉的“静默禅”相得益彰。晚年隐居径山,全国各地道士、俗人云集于此,座下坐者数千人。孝宗皇帝避难,赐号“大慧禅师”。隆兴元年八月,他病倒了,十日写下最后的奏折和偈语,抛笔而去,终年七十五岁,五十八岁,谥号“普觉禅师”。留下《大慧语录》、《正法延藏》、《大慧五库》等著作。 其弟子有九十余人,其中较著名的有思月、德光、无本、道衍等。

书法作品欣赏

大慧宗杲书信,纸本,行书,38.0×65.5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昭赠)。

书法作品欣赏

没有准正常

无准师范(1179—1249),又名师范、无准,四川梓潼(今绵州梓潼县)人,被誉为“南宋佛教领袖”。九岁在阴平道钦门下出家,绍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庆元元年(1196)在成都正法寺避暑,二十岁到禹王山岫岩师瑞。当时禹王山东寺有佛照德光(宋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住持,空叟宗印分坐寺中,法座人数之众,为东南第一。师父穷困潦倒,无钱剃发,时人多称他为“无头子”。 后到杭州灵隐寺拜见宋元崇岳(宋临济宗杨起派僧人),往返南山,居于南山六年。又闻破庵祖祖(宋临济宗杨起派僧人)住于苏州西华秀峰,便前去投奔。不久,又到常州(今江苏)华藏寺拜宗衍为学士,居于此三年,后返回灵隐。侍郎张子信创建广惠寺,请破庵祖祖为住持。释藩亦前往供奉三年,并随其至径山。破庵祖祖临终时,将其师贤解(宋临济宗杨起派僧人)的袈裟冠赐给他。 绍定五年(1232年)奉命居于景山,次年入慈明堂讲道。宋理宗大为感动,赐号“佛鉴大师”,并赐银帛,作为修葺景山寺的经费。淳祐九年(1249年)三月十五日,作奏疏十余种,三日后圆寂。有《无准师梵语录》五卷、《无准僧语录》一卷流传。(《续灯传录》卷三十五、《明代高僧传》卷八)

无准师范是南宋著名高僧,日本京都东福寺(京都临济宗东福寺派五大本山之一)创始人圆仁弁延(圣义国师,1202-1280)亦为其弟子。无准师范是宋代中日佛教交流的代表人物,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

受无准大师的影响,其弟子圆仁本年于1241年将禅寺规矩带回日本,并于1280年6月1日以此为范本,制定了《东福寺规矩》。

圆儿卞圆回日本时,带回了部分无准的书法。后来,他在博多创建承天禅寺时,无准将禅寺的题字送给他。因此,无准的许多手迹都留存在日本。特别是在他的名声广为流传之后,去宋的僧人们想方设法地收藏他的书法。据《宣佛场题字研究》一书记载,日本保存的无准手迹有《顶像自赞》、《题记》、《山门书》、《宣佛场》、《潮音堂》、《云归》等17种。在无准众多的书法作品中,最受茶友珍视的是《般度》。《云书藏草》是一本记载松平不昧茶具的书,他深受茶友的推崇。 无准的这幅书法被列入其中,并于文化八年(1811年)九月注明“右九品,天下名品,永为珍宝”(这是日式汉字,意为“永为珍宝”)。此幅书法现藏于日本国立博物馆,昭和二十二年(1947年)十二月被指定为国宝。

书法作品欣赏

吴准诗梵《信笺》,纸本,行书,32.1×100.6cm。曾为松江藩主、著名茶道大师松平不昧所藏,现捐赠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书法作品欣赏

袁武克勤

元武克钦(1063-1135)是中国宋代高僧,四川崇宁人,罗姓,出身于世代崇儒的书香世家。他18岁时,游妙济寺,见到佛经,心生不舍,感慨道:“我前世一定是​​出家的!”于是毅然入佛门。

受足戒后,在成都圆明门下研习经论,后到五祖山拜见法眼,得到法眼的印证,与佛见惠钦、佛眼清远齐名,并称“颜派二钦一远”,被誉为林中三杰。政和初年,他到荆州,名士张无尽拜见,与他探讨华严的精髓、禅宗的趣趣。应澧州刺史之邀,他住嘉山灵泉禅寺。当时因枢密院侍讲邓子长之请,赐紫衣,封为“佛国禅师”。政和末年,他奉命移居金陵江山,大大弘扬了宗风。后来,他隐居金山。 高宗巡视扬州时,下旨让他入朝,赐号“圆悟”,人称“圆悟克勤”。后又回到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圆寂,享年七十三岁,谥号“真觉禅师”。其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少隆等禅师。曾在嘉山碧岩收集雪窦崇贤古诗一百首,编为《碧岩录》十卷,被誉为禅宗第一书。其弟子宗杲视此书为秘书,焚毁。后有重印。此外,还有圆悟佛国禅师的言谈录二十卷。

书法作品欣赏

袁武克勤,《批文》,纸本,行书,43.9 x 52.4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彰先生赠)。

虚堂智愚(1185—1269),南宋高僧,名虚堂,陈姓,思明象山(今宁波象山)人。《思明茶云》和《宁波:海上茶道的起点》均误称鄞州)。十六岁在邻县普明寺僧云法师指导下出家。曾在奉化雪窦寺、镇江金山寺、嘉兴兴圣寺、报恩光孝寺、庆元府(宁波)仙孝寺、婺州云皇山宝林寺、庆元府(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临安府净慈寺修行、住持。 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秋,奉皇帝旨,迁居径山兴圣万寿寺,任该寺第四十任方丈。咸淳五年(1269年)圆寂,享年八十五岁。《虚堂智育禅师语录》有10卷,收录于《续藏经》。是临济宗一部重要的语录集,汇集了虚堂智育禅师的法句、诗文。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十一日,清源府清凉禅寺方丈法云禅师撰《虚堂智育禅师传》。

书法作品欣赏

虚堂之语,《法帖》,纸本,行书,28.5×70.0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昭赠)。

此幅书法是宣堂智裕禅师约八十岁时,写给“日本昭禅者”的法字(昭禅者指研习禅宗的僧人,法字指阐述佛理的文章)。

清主正澄(1274-1339),又名正澄和尚,元代福州人,刘姓,15岁出家,在福州开元寺受戒。

书法作品欣赏

清竹正成的法国画作(局部) 纸本水墨 立轴 32.7 x 101.5 厘米

镰仓时代1327年被安田新三郎取得。

日本奈良元代高僧水墨画——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藏清竹正澄法国藏品

书法作品欣赏

秋元仲峰

明本禅师(1263—1323)是元代僧人,姓孙,名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自幼好佛事,学些文字后便念经不息,常常诵经至深夜。24岁便到天目山,在禅院受道,白天做工,晚上诵经学道,成为大和尚。仁宗皇帝曾赐他“广惠禅师”,谥号“普应国师”。他安息的地方叫还珠山房。

书法作品欣赏

中峰禅师的《戒侍吉言》现藏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常盘山图书馆。

一山一宁大师(1247—1317年),又名一山,浙江台州临海白茅村人,姓胡。自幼聪明机敏,初学天台宗,因感宗派支离破碎,遂皈依禅宗。元朝三年(1299年),如智大师推荐一宁大师出任元朝使臣,随日本商船东渡日本。一山一宁大师作为元朝使臣东渡日本,传播中国禅宗文化,恢复和促进中日佛教文化友好交流,对日本禅宗、宋学、文学、书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书法作品欣赏

一山一宁禅师书法

了庵清裕是元代僧人,台州(浙江)临海人,朱姓,字了庵,号南唐,以书法闻名海外。九岁丧父,十六岁出家于呼延净府,考中经学。在西白明藏大师的劝说下,到苏州开元寺拜见古林清茂,遂悟传承。皇庆元年(1312),清茂再住开元寺时,其师傅在寺中担任侍从。后来,他回到径山,担任虚谷西岭后殿掌教。其师傅清茂住建康宝宁寺后,担任分座首座。 天历二年(1329年)庆茂圆寂后,隐居漂水开福寺。元通元年(1333年)移居嘉兴本觉寺,居住十年。当时他被尊为东南大法主,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前来请教,皇帝还赐金袈裟,赐号“慈云普济禅师”。后隐居南唐。至正五年(1345年)隐居吴中(今江苏吴县)灵岩寺。后遇战乱,流亡外地,后隐居建利阁北三里慈云寺。至正二十三年八月圆寂,享年七十六岁。

书法作品欣赏

辽庵青玉 纸本法语行书 27.7 x 73.3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昭赠)

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欣赏

责任

昙昙是明清时期大理众多书画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位在诗书画方面都取得最高艺术成就的大书画家。昙昙在大理的三十年间,将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智慧倾注于苍澜洱海,刻苦钻研禅学、诗书画,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杰作,成为一位精通禅、诗、书、画的高僧和艺术大师,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书法作品欣赏

禅师书画

书法作品欣赏

寒山禅师

寒山(1546—1623),法号德清,字承隐,号寒山,明代“四大和尚”之一。金陵全椒县古蔡前(今安徽省和县绰庙咸丰村)人,姓蔡,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出生。大师自幼与佛教结缘,十二岁到金陵报恩寺求佛,十九岁出家为僧,尤其历尽艰辛重建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复兴祖寺的大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学研究,著述颇丰,弟子成千上万。 明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十一日,禅师尘缘结束,在南华禅寺圆寂,终年七十八岁。大师肉身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

书法作品欣赏

寒山大师《永嘉真觉大师开悟歌》(部分)

破山明(1597—1667),字建,号海明,号旭东,四川大竹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出家。天启三年(1623年)至浙江宁波天童寺拜密云为师,得其亲传。崇祯五年(1632年)返川,居梁平县太平寺。破山明通晓佛经,善诗画,与当时四川达官贵人、文人交游甚广。清康熙六年(1667年)圆寂,葬于梁平双桂堂。著有《破山禅师语录》21卷。

书法作品欣赏

宝山明禅师《草书七言联》云收不开也放不开谁能使月流转?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书法作品欣赏

八大山人

朱耷(1626—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大师。本名有余,笔名雪阁,号八大山人、阁山、鲁吾,汉族,江西南昌人。明代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后皈依道教,居南昌青云谱道观。善书画。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用笔简练刚毅,风格雄浑隽永。其山水画受董其昌影响,用笔简练,气韵清幽庄重,疏朗空灵。善书法,善诗词。

书法作品欣赏

草书五言联:“采药遇三岛,求道遇九仙”

广东省博物馆藏《中国书法》,1998年5月。

良宽是日本的传奇人物,生于1758年,卒于1831年。他是日本曹洞宗的僧人,姓山本,字渠,号大足,越后国三岛郡出云崎人(新潟县)。良宽不看重物质,但善于写诗,书法造诣颇高。

书法作品欣赏

图中为良宽的草书“看他的眼睛,一言不发,似乎无忧无虑。”

书法作品欣赏

裕仁

弘忍(1610—1664),清代画家,姓姜,名陶,字六旗,别号方,又号欧孟。明亡后,在福建武夷山出家,字鉴江,号梅花古那,安徽歙县人。清初四大佛画家之一。善画山水,初师宋人,后师萧云从、倪瓒。笔法清劲,古朴典雅,情趣高雅,尤喜画黄山松石。为“新安画派”创始人,与查士标、孙逸、王立瑞并称为“新安四家”。

书法作品欣赏

弘忍《山水梅花册页题记》纸本,安徽省博物馆藏

Kun Can(1612-1692)出生于湖南(现在是张),他的名字是Jieqiu,他的伪装是Shixi,Baitu和Rang。 Eng靠近Wang Meng。

他擅长诗歌,书法和绘画,他从王先生中学到了景观和鲜花。他绘制的景观有一个完整的构图,山脉和稀疏的精神都善于使用钝和渴的刷子来绘制山脉,岩石和树木,并用浓密的墨水呈现出丰富而庄严的感觉当时非常有名,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后来的几代人称他为“两块石头”,他也被称为“清朝早期的四名僧侣”,与江安,朱达和什a夫一起。

书法作品欣赏

肯坎的绘画和书法“分层岩石和山谷”现已在台北国家宫殿博物馆的收藏中

书法作品欣赏

石涛

Shi Tao(1642-1707)是清朝的中国画家,他是Jingjiang King Zhu Shouqian的第十代孙子。他来自Quanzhou。从景观绘画中,他的风格稀疏,优雅和清晰。 他的花朵优雅而机智,无辜,令人耳目一新。

书法作品欣赏

Shi Tao的七个字符诗歌卷轴,纸上北京宫殿博物馆的收藏

书法作品欣赏

大师

Hongyi大师的世俗名称是Li Shutong,他出生于6年的第9个月1年的第20天,在Qing Dynasty(1880年)统治着一个官员和富裕商人的家族中,他在Tianjin享年4th Montery the Moverter the Moverter。 ER和Innovator,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现代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杰出的和尚,也是著名的国际声誉的人物。

书法作品欣赏

洪吉大师的书法“悲伤与喜悦的混合感”

标签:

二十世纪 10 大杰出书法家评选引争议,启功落选原因揭秘
从唐代徐浩的论书到张怀瓘的书仪:破体书法的源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