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晋-王羲之家“三珍”
三珍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其子王献之、其侄王寻所传的三件书法,即王羲之的《快学诗情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寻的《伯远帖》。其中《快学诗情帖》和《中秋帖》为后人临摹,《伯远帖》为原作。
三珍书法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至宝、书法之源,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绝世佳作。快学诗清书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秋书法、伯元书法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速雪晴天帖”
中秋节明信片
博元铁
2.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齐聚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赋诗。王羲之饮酒振奋,并为他们的诗作序。
《兰亭序》原本已佚失,相传唐太宗死后随葬。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是唐太宗李世民命人抄写的,并由赵默、冯承肃、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家临摹和拓本。其中以唐神龙本和宋鼎吾本最为著名。
《兰亭序》(神龙版)
3.唐代——欧阳询《仲尼梦典帖》
《仲尼梦殿帖》为纸本,行书,纵637.5px,横840px,共78字,为欧阳询晚年所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欧阳询的楷书风格严谨,用笔遒劲,举世无双,被誉为“唐楷第一人”。后人因其楷书粗犷豪放,朴实独特,便于初学者学习,故将他的楷书命名为“欧阳询体”。《孟店帖》堪称欧阳询楷书的巅峰之作。
《中尼梦典帖》
4. 唐代——颜真卿《悼侄文》
《祭侄吉明帖》全名为颜真卿行书,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帖纸为麻纸,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23行,共234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稿记述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在安史之乱中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亡,巢覆卵翻”,为义而死的故事。颜真卿是在极度悲愤的状态下写成的,不顾笔墨功力,所以字迹随书家情绪起伏,纯属精神与平时用力的自然流露。
“为我的侄子献上祭品”
5. 唐代-怀素《自画像》
《自画像》为纸本,长28.3厘米,宽775厘米,共126行,698字。此图为怀素41岁时所作,即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草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是怀素自述自己创作草书的心得,以及当时文人对其书法的评价,也就是颜真卿、戴序伦等当时的名家对其草书的称赞。《自述》是怀素流传下来的最长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自画像》(局部)
6.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始创于公元1082年,作者苏轼,被誉为“天下第三绝行书”。帖纸本,行书,宽34.2厘米,长18.9厘米,共17行129字。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首抒发心情的诗,是苏轼在黄州流放的第三年寒食节写的一首感叹人生的诗。诗的文风凄婉伤感,抒发了苏轼当时的忧郁和孤独。这首诗的书法也是从这种心情和境遇中汲取灵感的。通篇书法跌宕起伏,光彩夺目,浑厚有力,毫不拖泥带水。
黄州冷食驿站
7.北宋-米芾《庶素帖》
《述素帖》又名《仿古诗帖》,为行书绢本,高29.7厘米,宽284.3厘米,内有八首各体诗,71行,658字。此卷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当时米芾38岁。后人赞誉其为“中国最美的卷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部分)
8. 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
《千字草书》作于公元1112年,当时宋徽宗赵佶40岁。此卷为草书,长31.5厘米,宽1172厘米,被誉为“世界唯一的书法杰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草书千字文(部分)
9. 元代——赵孟頫《赤壁》
《赤壁赋》又名《赤壁二赋帖》,由《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组成,纸本,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共81行。其中《赤壁赋》46行,《后赤壁赋》32行,落款3行,共935字,为赵孟頫48岁时所作,也是其楷书代表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赤壁(局部)
赤壁续集(部分)
10.明代-祝允明《草书诗》
《草书诗》是祝允明所作,收录曹植《乐府》四首诗,是祝允明草书代表作,被誉为“明代奇才之首”。此卷纸本,长36.1厘米,宽1147.5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草書詩(部分)
中国古代传世十大书法名作,都是中国古代书法的珍品,是国宝,是我国辉煌书法艺术的代表。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在评论区告诉David H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