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蜡像
陈独秀的书法流畅,直接表达思想,就像武林高手随意挥剑,没有任何矫饰。 它具有最高的品质和非凡的品质。 有人认为陈独秀的书法确实不错,但细腻多于霸气。 有网友赋诗一首:志存高远学习马列主义,建设一个光辉灿烂的政党。 从南到北,李执旗,铸镰斧。 胡子是中国的英雄,晚年表现出他的品格。 功过载入史册,历史铭记浪漫。 陈独秀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学者型革命家。 他有清醒、独立思考、独特的一面。 他常常能在一些事物发展成形之前就看到它的缺点。 现在看来,他是反对当时的左倾思潮的。 他的两次革命都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学者型革命者的缺点也是过多的批评和不成熟的远见,因为这会让他们在某些事情上显得犹豫不决、不稳定。
陈独秀肖像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陈独秀提前出狱。 出狱后,他坚持发表抗日演讲,撰写了大量抗日文章。 蒋介石请他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工部长,他拒绝了。 国民党政府出资10万元要求他另立党,却遭到严厉斥责。 陈独秀晚年虽然家境贫寒,没有政治地位,但他仍然关心时局的进展,为抗战宣传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他以其开放和正直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威望。 邓小平后来说陈独秀“不是一个搞阴谋、搞阴谋的人”。
陈独秀14幅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青桐,字中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人物,几乎人尽皆知。 首先,这与他主编的《新青年》有关。 《新青年》是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是革命青年的指南。 它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其次,在他的倡导下,民主、科学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和主旋律,影响深远。 三是他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他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既深刻又尖锐,是当时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写在文章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