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翻看尘封已久的美术史资料,不乏才华横溢、擅长书画的“副州级干部”。这些落马的奸臣身居高位,品位高尚,在当时的美术界绝对是一流大师。如今,这些所谓的书法官员恐怕连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宋代名家司马光曾言:“才德不足者,为小人也……以才为恶者,恶至极。”在历代书法评价中,书法的好坏与人的品德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人的品德从来都是高于书法的好坏的。书法是一个人学识、才华、素质高度融合的体现。因此,书法史上因人而废书法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蔡京、秦桧、严浩、康生等,他们留下的墨迹寥寥无几,有人为了好奇,争相收藏这些作品。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无异于收藏辟邪,不仅玷污了家风,也损害了自己的人品。
本期收集了历史上几位典型的罢官书法作品,可以说有看头,但无收藏价值。那么,他们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既是名声显赫的才子,又是被唾骂的奸臣呢?请继续往下看。
|头号叛徒|
蔡菁
一位拥有自己独特书法风格的奸臣
蔡京,字元昌,福建仙游人,北宋徽宗年间“六贼”之首,深受徽宗赵佶宠爱。每当朝中出现反蔡之风,徽宗虽然不得不将他贬谪或遣走以平息民意,但他总能很快复职。从崇宁元年(公元1112年)蔡京受封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到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蔡京被免去左仆射、门下侍郎之职,即开朝第一任宰相为止,二十余年间,他四次被罢免,四次重新任命。 后来蔡京已经八十多岁了,听力和视力都已衰退,走路摇摇晃晃,徽宗仍然比较依赖他,直到退位。
蔡京最大的才华来自于他的书法,他的书法独树一帜,就连心高气傲的米芾也曾说自己不如蔡京。有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谁是书法第一人?米芾回答说:自唐代柳公权以来,便是你和你弟弟蔡卞了。蔡京又问:谁是第二?米芾说:当然是我了。当时《肃皇米芾》中的蔡,原本就是指蔡京,但后人嫌弃他的奸诈,就用蔡襄来代替他了。
宋徽宗听琴
北宋蔡京书法《赵佶听琴图》,故宫博物院藏
蔡京《雪江归舟图》跋,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蔡京《宫使书》
蔡京致丈夫的信
据有关史料记载,有一年夏天,朝中有两个大臣不断用扇子给蔡京扇风,以讨好他。蔡京大喜,便将扇子要来,并在上面题了两句杜甫的诗。不料几天后,这两个大臣突然发财了。一问才知道,他们的扇子是端王用两万文钱买来的。两万文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开支。而这个端王就是登基前的宋徽宗。由此可见,本身就是大书法家的宋徽宗对蔡京的作品有多么的喜爱。北宋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宋徽宗宠爱蔡京、高俅等奸臣。宋徽宗无能,荒淫无耻,后来和儿子钦宗都成了金军的俘虏。 当时已经八十岁的蔡敬业也未能幸免,被流放三千里。蔡京伤心地写了一首《西江月》诗,诗中写道:
八十一年过去了,我离家三千里,孤身一人,与亲人分离,遥望故土,泪流满面。
我在金殿当了五次宰相,在玉殿当了十次宰相,回想当年的繁华,如今已是一场梦。
此为蔡京所作《唐玄宗咏鹡鸰》,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首诗是蔡京坎坷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流放途中,百姓不肯卖给他任何汤和米,他便饿死了。死后,他没有棺材,被葬在专门埋葬无家可归者的娄泽园。
|第二个叛徒|
覃晖
发明宋体字的宋代状元
秦桧,字惠之,江宁人。钦宗二年,即公元1126年,金军南下,攻陷汴京。秦桧随徽宗、钦宗被金朝俘虏,后投降金朝。获释南归后,两度出任礼部尚书、宰相,在位十九年,深得高宗赵构的宠爱。他诛杀民族英雄岳飞,贬损忠臣将领,主张和谈,坚持投降,实行向金朝纳贡政策,成为南宋高宗时期著名的奸相。
秦桧的书法
秦桧《偈语》全23句,每句2至5字,共计110字。
首款铭文为“秦简书解语”,后两方印文为红印“秦”、“徽”。本藏品另有数件,足以证明其真实性。
第1部分
第2部分
秦桧书法《偈语》
秦桧出身状元,博学多识,在书法上造诣颇深。他早年为官声名显赫,深受宋徽宗的喜爱。他被任命为御史左都御史,负责处理御史府的公文。在处理公文时,秦桧发现各省的公文字体各异,很不规范。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字体,特别是徽宗的字体。后来,他以赵佶的“瘦金体”为原型,创制出一种独特的字体,这种字体工整统一,简洁易学。于是他开始用自己创制的新字体抄写奏章。这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他下令将秦桧的书写范本送到各省,要求各省按照范本用统一的字体书写公文。这一举措很快得到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成印刷用的“宋体”。 赵佶的《瘦金体》与秦桧的《宋体》同出一源,故有人说宋体就是《瘦金体》的印刷版。
秦桧《痛惜书》
直到今天,宋体仍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字体,为汉字的普及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凭这一点,秦桧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按照一般的习惯,秦桧所创的字体应该叫秦体。但因为秦桧是奸臣,所以这个字体就被命名为宋体。
|第三个叛徒|
严松
嘉靖皇帝无可替代的宠臣
严嵩在位时,十分珍爱古字画。严浩为了得到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图》,不惜杀了两个人。嘉靖年间,严浩得知此画在员外郎王振斋手中,便派蓟门刺史王禅前去购买。王振斋畏惧严浩权势,又不肯交出此画,便请名家临摹,送给严浩。严浩并不知是赝品,当众炫耀时,却被装裱此画的画匠识破。严浩大怒,立即以“欺相”罪名将王振斋抓捕。王振斋供出原画在其舅父陆植手中。 严浩利用自己的力量,从陆直手中夺得了原画。
王振斋后来死于狱中。王禅知道严浩利用权势掠夺原委的内幕,严浩担心泄密,便以“误了治军良机”的罪名将其杀害。明末戏剧家李渔根据这一史实,写下了《一捧雪》的传奇故事,并搬上了舞台。
谁能想到,威风凛凛、气势磅礴的“天下第一关”竟然是这个奸臣所为!实在是令人震惊!!
后来,严浩倒台,儿子被处死,家产被抄没,《清明上河图》又一次被带进宫里。
著名的六必居匾额亦出自严嵩之手,严嵩的书法多为旗书,以字形厚重规整、用笔遒劲为主要特点。
有业内人士评论称,这个角色有些呆板,不符合如今所谓评论家们所吹捧的高地位。
严浩为了个人利益而结党营私,迫害忠臣,最终被褫夺官职,沦为平民,财产全部被没收。其财产中被扣押的黄金共计三万余两,白银两百万两,相当于各省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此外还有土地一百万亩,房屋六千间,珍稀古董、名人字画不计其数。有句名言“字如其人”,但纵观历史上的奸臣,却并非如此。那么“字如其人”这句话为何被夸大了呢?
严嵩行书诗
严嵩的草书
严嵩临终前的一句怨言,解释了这种矛盾。他说:
我一生忠于我的国家,死后也会听从别人对是非的看法。
严嵩似乎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忠臣、君子,气节高尚。奸臣自以为义的心态,使得他的字迹显得雄健豪迈或清秀高洁。“字如其人”其实只是通过字迹显示出写字者的心理状态,至于性格,是无法从字迹中看出来的。
|第四个叛徒|
何申
精通四门语言的乾隆智库
和珅出生于钮祜禄氏,字智斋,本名善宝,满族正红旗人。他自幼家贫好学,相貌英俊。父亲叫常宝,曾任福建副都督。祖籍辽宁清原县。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算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和弟弟和林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几岁时,他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了儒家经典和满汉蒙三国文字的教育。
和珅为乾隆皇帝所写的《佛说无量寿经》
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政绩卓著,因此很受老师吴省兰等人器重,两年之内就从三等侍卫升到军机处分,成为当朝宰相。和珅独揽大权二十余年,升官四十七次,权倾朝野。嘉庆四年,也就是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去世;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下令没收他的财产。朝廷商议以片刑处死,改成和珅狱中自尽。其长子丰绅殷德迎娶了乾隆皇帝的第十女和孝公主,免去了牵连。至于和珅为何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呢? 清朝学者薛福成的《永安笔记》很有意思,其中写道:有一天,乾隆皇帝要出门,匆忙之中找不到那把用于礼仪的黄伞。乾隆问:“这是谁的错?”侍卫们吓得不敢说话,只有和珅回应道:“此事的责任人是和珅!”乾隆立即提拔了他。
有一天,乾隆皇帝在轿中吟诵《论语》,却忘了下半句,和珅便把诗接了上去。因此,乾隆皇帝对和珅十分赏识,和珅出身于侍卫,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清朝权倾朝野的最高人物,成为乾隆皇帝最信任、最宠爱的大臣。乾隆五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94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访华时,曾有“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世皇帝”的说法,和珅的权势和嚣张,由此可见一斑。至于和珅的书法,他的艺术成就当然远不能和刘墉相比,在这里列出他其实也是一种褒义。“字迹见人”,从他的字迹就可以看出他的品行,相信大部分书法专家都能看懂。
|叛徒五号|
康生
他精通楷书、草书、篆书、隶书等各种字体
康生,本名张宗科,后因政治等需要,先后称张育贤、张叔平、张云,是个爱改姓的人,后来干脆弃“张”姓,改姓康生。
说到康生的性格,需要引用曾任康生秘书的匡亚明的话:
“康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思想是‘左’的,但不能说他反党,也不能说他有多坏。”
但作为“文革”骨干,他有预谋地排斥异己、迫害无辜,被牢牢钉在了耻辱柱上。1980年,康生骨灰运出八宝山时,骨灰盒上满是被吐痰、被焚烧的痕迹。
康生书法:“高不如低,下比上难”
很少有人知道,康生在书法、文物收藏、鉴赏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康生精通各体书法,尤精于楷书、草书、篆书、隶书,尤擅隶书,堪称一代宗师。
当时人们把康生和郭沫若并列为书法大家,因为他们都是以书法闻名。康生对此十分不满,曾说:“郭沫若的书法也叫书法?我拿根木棍夹着脚,都能写得比郭沫若好!”他还把这句话写下来,当众向郭沫若挑战。康生一直对自己的书法水平十分自豪。
康生书法(传记) “论书法,我的脚踩木棍,也比郭沫若写得好。”
他对自己的书法如此骄傲不是没有道理的,康生能用双手写字,而且经常用双手写梅花篆,功力极高,在他的书法上,偶尔会落款“康生左手”,很是“嚣张”啊!
康生左手草书《毛主席《柏算子》咏梅诗》
康生不仅用书法炫耀自己的气焰,还用它来保命。康生对党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20世纪20年代,上海许多革命前辈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迫害下死去。正是因为书法,康生赢得了当时掌控上海银行业和航运业的巨子余洽卿的青睐。作为上海中华商会会长余洽卿的私人秘书,他管理着上海大部分地下党组织,在情报传递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康生的笔记
20世纪60年代荣宝斋出版的《宝金斋书法》封面题名、1965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曹泉碑书法》均出自康生之手,寥寥数笔,书法意趣盎然,至今仍为人所赞叹。
撰写《包锦斋书法集》
康生曹全碑书法
论收藏和欣赏,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文革前,康生送给田家英一套明天启丁卯印《醒世故事集》。这套书现存仅四本,一本藏于日本内阁图书馆,一本留存于日本吉川小次郎,一本藏于大连图书馆(现已遗失)。最后一本是战争中没收的康生39卷延庆堂印20卷本。
原始页面
由于最后两页缺页,康生亲自剪纸、画格子,再用仿宋字体填补空白,如果没有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康生的补充副本
随后,他还做了补充说明。
康生生活简朴,但多年前他已经拿到当时全省最高的工资,每月400元。他用这笔钱买了不少文物。他每天都会对古今中外的大多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还会用笔评论自己看到的文字材料。为了与明代著名评论家金圣叹一较高下,他自称“金圣叹”。工作之余,他喜欢文物,加工、雕琢砚台,经常去琉璃厂。他的司机也成了这方面的能手,会拓片、制砚、做木工。
康生的信
康生的信
首都博物馆里有一块绿砚,纪晓岚说这是宋代珍贵的“绿段”,并在砚台上刻上了“段溪绿石上品小岚”几个大字。后来,康生鉴定,认为这不是“绿段”,饶有兴致地在砚台上写道:“纪晓岚自称是砚专家,出版了《归云砚目录》,其实他连砚台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把洮河石当成绿段,把青州红丝当成红段,根本不知道段石是什么,更谈不上鉴定古砚了。康生,1970年2月”。现在专家鉴定结论也是,这是一块明代云龙洮河石砚。
这是康生在砚台上的手迹:
北师大的谭厚兰带人要毁掉文庙,康生却说不能毁掉文庙,当天就有人举报,他正好在值班室,为了这件事情还拍桌子,态度很坚决。
有的书上说康生热衷于盗取故宫文物,抢劫收藏家家中财物,以此牟取私利。在我看来,这是诬告。康生一生犯过很多错误,但在保护文物方面却从不犯错。他不但没有犯过错误,还立下过功。他临终前刻了“交予公”的印章,在自己所有的藏品上都盖上了“交予公”的印章。他把自己的藏品全部捐给了国家,不求一分钱,也没有给儿子留下什么。
康生的秘书黄宗汉说:“康生去世前,我们问过他,是否愿意给子女留下一些文物。他说,不留下,全部上交政府。我们从来没听说康生把文物分给子女,也没听说他的子女拿走他的任何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