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书法堪称一时之选,人品却为后世所诟病

青山书法

古人云:“字见人,人见字。”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品行也可以通过他的字迹表现出来。然而,历史上却有不少人,他们的书法堪称一时之杰,但是他们的品行却被世人所鄙视。

康生:他的书法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但是他的品行却受到后人的非议,他的骨灰也被移出了八宝山。

康生书法

康生

书法大师康生

康生是一位大书法家,有人评价他的书法:“不为常人所赏,乃是大师之风。”徐渭也曾说:“高深的书法不为常人所赏,为常人所赏,非高深的书法。”他的意思是高深的书法,赏识的人不多。

康生的书法水平很高,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只有大师、行家才能看懂,能有这样的评价,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

康生的书法行距匀整,行云流水,线条充满艺术气息,如惊龙出,如游龙出,如轻云出,如流云归,其书法堪称康体,深得世人赞誉。

康生最让人称奇的,是他的书法功力,他能用双手写出梅花小篆,其功力达到如此地步,让人不得不惊叹、赞叹。

康生与郭沫若是好友,两人的书法都很优秀,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如今的中国银行的匾额,就是郭沫若题写的。试想一下,普通人怎么能有本事给中国银行写题词,足以说明郭沫若书法的高超。能与郭沫若互相称赞的康生,书法一定不凡。

康生书法

郭沫若

康生书法

康生的书法在民间的知名度不如郭沫若,一个原因是康生的书法是高水平的书法,在普通百姓中并不普及,普通百姓很难欣赏。第二个原因是他没有郭沫若那么多的题字,所以他的书法在业内很有名,但在书法界之外却无人知晓。

康生的书法流传不广,作品稀少,如今只能在拍卖会上或赠与友人的书中见到他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作品虽少,但每一幅都是精品,都能引起轰动,业内人士争相购买。

也有人评论说,康生的作品在用笔上是上乘之作,但书法艺术是需要与人相结合的,不只是笔法和技巧,还应该追求一种道德与书法相结合的气节和道德标准。因此也有人认为,康生的书法虽然是杰作,但不能称之为康体,康生的书法只讲文字,不讲道德。

事实是,康生的才华并不如他的作品那么出众,他的人品早已为世人所诟病。

康生书法

行为恶劣,骨灰迁出八宝山

康生去世后,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但五年后又被迁出八宝山。

康生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但他的人品却始终为后人所诟病,他的思想为世人所鄙视,他的选择更是为世人所鄙视。

康生本名张宗科,出身名门,自小就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资源,因此可以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书法作品,观摩前人的书法。

1914年,他到青岛留学,在青岛他不仅学到了孔孟之道,还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从此他对清政府的腐败彻底绝望,对清政府彻底失望,希望为中国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1925年,他为中国找到了新的出路,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康生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潜伏在暗处的情报人员。此时康生对党的帮助是最大的,为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康生书法

康生书法

1960年,他在多国强大压力下,在华约缔约国政治协商会议上积极捍卫国家尊严,回国后成为国家高级官员。

但这些都只是他的表象,他的真实形象才是让大家诟病的地方。

他贪婪至极,身居高位,利用职务之便敛财,借搜查之名侵吞古董、收藏品,侵吞他人财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

他太过于迷恋权力,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甚至抛弃了妻子,担心妻子影响自己的事业,于是和妻子离婚。

他抛弃了自己的良知,失去了想要建设更好中国的本性,变成了一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的人。

除了自己,他对儿子的纵容也让百姓苦不堪言。在他的提携下,儿子也做了官。但他对儿子溺爱有加,儿子也学着父母贪污滥权。他在位期间,贪污猖獗,百姓苦不堪言,但碍于父亲的权威,百姓不敢发声,生怕被康生害死。

康生在任期间影响极其恶劣,不过幸好老天爷惩罚了他,晚年的康生患上了癌症,1975年因癌去世,葬于八宝山公墓。

康生书法

但康生的罪行直到他死后五年才被揭露出来。五年后,他的恶行大部分被指出。人们甚至认为把这样的罪犯埋葬在八宝山是对八宝山的侮辱,所以把他的骨灰移出了八宝山。他的儿子也因为父亲的罪行被揭露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书法只是一种文化,文化要和品格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康生却因为权势诱惑而失去了初心,甚至骨灰被人动了。人的才华固然重要,但那只是附加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人的初心。

人生路上,诱惑很多,权力、财富等等,每一个都是引诱我们失去初心的魔鬼,但只有在这些诱惑中,能够坚守初心、毫不动摇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诱惑中克服,一次次的进步,成就自我。

标签:

书圣王羲之:成就高的书法家,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精品赏析:兰亭序与二谢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