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出身书法世家,师从卫铄,临池不辍终成书圣

青山书法

2006年11月15日16:59 新华网

王羲之书法作品图录(图)

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其舅父王逸、王导,堂兄王田、王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邵,号丹斋,原籍琅琊临邑(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七岁时便跟随女书法家魏朔学习书法,直到十二岁,王羲之还在临摹魏朔的书法。

王羲之书法作品

虽然已经不错了,但他总不满足,经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刻苦学习、勤奋练习的故事,让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十分敬佩,决定用张芝“临池”的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习书法,他走遍山川大地,每到一处,就阅读各朝代的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素材。他在书房、院子、门边,甚至厕所外都摆上凳子,并在上面放置笔墨纸砚。每当想到一个结构良好的字,他就会立即在纸上写下来。他练习书法时,总是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甚至废寝忘食。

王羲之书法作品图录(图)

王羲之书法作品

他认为养鹅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从鹅的姿态中领悟书法的道理。一天早晨,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乘着小船游览风景秀丽的绍兴。船到仙源村附近时,看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磨磨蹭蹭。王羲之看得入迷,爱不释手,想买回家。王羲之问附近的一位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鹅卖给他。道士说:“右军君若想要,请为我写一本道家养生修行的书《黄庭经》!”王羲之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王羲之二十岁那年,有个叫郗鉴的将军派人到王导家里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看门第是否齐整。王导的儿子和外甥听说将军家要来提亲,都乔装改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着烧饼,一手画着衣裳。那人回来后,将所见所闻报告给郗鉴将军。当他发现王羲之正倚在东榻上,面无表情时,不禁拍手叫好,惊呼道:这正是我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就把女儿郗君嫁给了王羲之。这个故事成了“东床”和“灵探”两个典故。

与他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据说有一次,他在一块木板上写了字,交给一个雕刻师去雕刻,雕刻师用刀子在木板上刻,却发现自己的字迹刻在木板的三分之深,这就是“木进三分”这个成语的由来。

王羲之书法作品图录(图)

标签:

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差异:培养与培训的较量
教师毛笔书法培训:提升素养,助力学生写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