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行书书法作品欣赏:书法格式相关知识

青山书法

书法作品里头藏着深奥的意味,那些细节上的讲究往往被人忽略了。不管是文字本身,还是落款,还有印章的运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和文化价值。

硬笔书法作品

正文书写要点

硬笔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的正文是最关键的部分,书写时,布局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比如,写字时的字距和行距大小,这些都是创作的要点。像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字距均匀,行距适中,看起来就特别舒服。再说行线的曲直,它对作品风格有影响,行草书如果行线弯弯的,就会显得很灵动。还有,天头地坎是否平齐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创作大幅作品时,比如八尺或丈二的宣纸上,天头地坎不平齐,整体效果就不好看。字体款式也要选对,看创作者想表达什么,是古风的篆隶,还是端庄的楷书。而且,繁简体不能混用,北京那场书法展上,就有幅作品因为繁简体混用而被人批评了。

写字的时候,书法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了方便,可以用规范的简体字。要是想显出古风,繁体字也行。不过,千万不能混着用。这样看起来,好像文化修养不够。比如在书法比赛里,这可是个扣分的大项。

硬笔书法作品

题款的意义和内容

题款在书法里可是关键。它得清楚地告诉咱们作品的详细信息,比如作者是谁,写的时候是啥时候,啥地方。题款的长短可以变,但字体间得有个比例,别太大或太小。我记得有一幅书法家的行书,正文的大字写得特别大气,落款的小字和正文大小正好配,整体感觉挺舒服的。而且,题款的字体得按老规矩来,比如“今不越古”“动不挈静”这些。不管正文用啥字体,用行书来题款一般都没问题。还有,题款多用别称,不是咱们平时说的那些俗称,比如表示时间的落款。

观赏书法作品时,尤其是给长辈看,题款部分特别讲究。给长辈题款时,得用专门的称呼,还得加上敬语。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晚辈给长辈写的书法,题款上写着“××先生,教正”,这完全符合咱们传统的题款规矩。

题款的注意事项

硬笔书法作品

写题款时,得注意细节。别把农历和公历搞混,这俩不能随便对应着写。比如说,别把公历的月份跟农历的月份胡乱搭配。另外,写地点也得讲究雅致,比如说“书于望月楼”比“书于街边”更有书法题款的文化味儿。

咱们在给那些大家伙都知道的诗句、名言题字的时候,有时候正文出处那块儿可以省略不写。这事得看作者对整个作品画面简洁和完整的考虑。像在一些小型的书法展览上,就经常能见到这样处理的作品,看起来既简洁又大气。

名章与闲章的使用

硬笔书法作品

印章种类繁多。名章上面刻有作者的相关信息。而闲章的种类就更多了,比如年号章、雅趣章、斋馆章等等。这些闲章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名章通常是小圆的或者小方的,而闲章大多是椭圆形的或者小长方形的。

书法作品上印章不宜过多,顶多三枚为佳,印章多了会让人看不清书法本身,分散了欣赏者的注意力。记得有一次在网上书法展看到一幅,印章盖得密密麻麻,把书法的韵味都给盖掉了。

硬笔书法作品

名章的盖章位置

名章盖章的地方可讲究了。在咱们的传统书法里,名章得盖在写作者名字的下面或者左边。要是盖在落款和正文中间,或者正文底部,那就不对劲了。你看古代那些书法大师们的杰作,名章的位置都是按照这个规矩来的,这样看起来才美,章法才有层次感。

硬笔书法作品

姓和名要是分开刻,通常姓在前面,名在后面。设计上,最好是圆的印和方的印搭配,或者红印和白印搭配。而且,这些印章跟落款的最后一个字之间得留点空间,印章彼此之间也得保持点距离,别挤在一起。

在闲章里,年号章、雅趣章和斋馆章用作引首章时,一般都做成椭圆或者长方形的形状。这些章盖在正文开头第一、二个字之间的空白地方。我去参观一个博物馆里的书法藏品,发现好多古代的书法作品都是这样处理闲章的位置的,这样子能很好地为正文增色添彩。

书法作品讲究多多,你看,欣赏或自己写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为题款发愁,或者印章该盖哪儿的烦恼?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就太好了,点个赞,分享一下!

标签:

国展名家李守银:书法风格苍厚丰沛,展现徐州人文风貌
书法艺术:形而上与神采的玄妙结合,解读2018年兰亭奖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