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名碑拓片特展西安开展,不用去东京也能看全貌

青山书法

颜真卿书法

此前,颜真卿因东京展览而占据了人们视线的中心位置。此次展览引发热议,网友吐槽:“中国人自己看不到,却送到东京展览。”现在,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不用去东京,在大雁塔下就能饱览颜公作品全貌。

在颜真卿的家乡西安,一场名为“丰碑——颜真卿名碑拓片特展”的展览,展出了颜真卿的24套碑拓片,其中包括日本展览中遗漏的两件重要碑拓片——《宋经碑》和《殷夫人碑》。

此前,颜真卿书法作品在日本展出共计27件,除《悼侄图》和《自书聘书》为真迹外,其余25件均为颜真卿题跋书法,此次展览也是对东京展览的补充和注解。

“这次展览基本展示了颜真卿名篇碑刻现存的全部拓片。”策展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元告诉雅昌艺术网。

颜真卿是长安人,家乡给了他这份礼物——他的书法回家了!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书法

展会现场

临摹过书法的我,向伟大的颜鲁公致敬

曾经临摹过书法的你我,都记得小时候学书法的煎熬。多宝塔碑的开篇“妙法莲华,诸佛秘宝”那一句,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反复练习,但还是写不好。面对书法轻横重竖、方正严谨的结构,我们感到迷茫和苦恼。站在这次展览的拓片前,往事还在脑海中浮现。以前,我似乎更喜欢柳公权书法独特的骨架,颜体太圆润了。今天,我发现颜公的书法既清秀又优美,与多宝塔碑书法相比,原碑是那么的雄伟和挺拔。后悔自己年轻时没有坚持学习书法的习惯,但也有再临摹颜体的想法。 当然,除了严公的才华令人惊叹之外,他耿直刚直的精神也让人心生慰藉,愿意臣服于他的魅力之下。

在展览上,我偶然遇到了碑林博物馆原馆长赵黎光先生,他说:“多宝塔原碑就在碑林,保存比较完好,字迹清晰可辨,这是颜真卿44岁时写的,当时他正形成个人风格。”

“作为唐代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能传给后人学习,也只能通过碑刻的形式流传下来。”比如颜真卿64岁时所写的《尹夫人碑》原碑在洛阳,但在战火中遗失了。幸好有碑拓本,后人才能一睹此书法风采;而同样是他64岁时所写的《八戒报德录》也在河南。原碑于1966年被毁,但此次展出的清拓本完整再现了原书风采。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书法

展会现场

颜真卿书法拓片的价值

我们知道,唐代书法流传至今,难度极大。据考证,颜真卿的书法流传至今的只有三两件,这次在日本展出的也只有《悼侄图》。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石刻委员会主任宗明安说:“因为石碑上的铭文寿命长,可以历经千年。而石碑无法搬到每个人的家里,所以才诞生了拓片这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拓片被制成数百万份,送给热爱艺术、热爱国画的家庭,让大家传承学习。拓片是世界上只出现在中国的一种技术和文化传播形式。”

策展人陈根元介绍,颜真卿64岁时所写的《宋璟碑》拓片,在此前的东京“超越王羲之”展中并未展出。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经郑州返回东都,写下旧文《宋璟碑》。此碑现存于河北省河北省石牌市桥西区李村乡东湖村乡中学。碑高4.08米,有3000余字,详尽记述了“开元盛世”开创者和经营者宋璟的光辉事迹。此次在西安展出的拓片,是弘一法师珍藏的清代拓片裱本,也是唯一一块有其题字的碑拓,极为珍贵。

《尹夫人碑》原碑在洛阳,战乱中丢失,幸好有碑的拓片,让后人一睹此书的风采。此碑是颜真卿69岁时为其姑母所书,此次展出的是民国拓片,高190厘米,四面镌刻,两面均镌刻“唐钱唐宰相尹钧夫人碑”12个大字。此碑原在河南洛阳玉虚寺,是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为其姑母尹禄之夫人颜真定所立。元明时期,此碑被埋于地下,清康熙年间出土,抗战时毁于战火。

可以说,拓片延续了颜真卿杰出的艺术成就;如果没有拓片,颜真卿无与伦比的书法艺术就失去了照耀后世的可能。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书法

展会现场

24 篇刻画严先生生平的著名碑文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出生地就在小雁塔附近。“他一生都在长安度过,公元785年,为了国家安定,被叛军绞死,遗体葬于京兆万年。可以说颜真卿生在长安,长在长安。西安人有责任弘扬颜真卿精神。这次展览基本展出了颜真卿名篇碑刻的现存拓片。”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陈根元告诉雅昌艺术网。

本次展览汇集了颜真卿从清代至民国的碑拓片24套,从33岁的《王林墓志》到72岁的《颜家庙碑》,展品均为古书拓片收藏家所藏。策展人陈根元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33岁至50岁为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形成期,是向王羲之、褚遂良等前辈学习,逐渐形成个人风格的时期,如在《多宝塔感应碑》中,就可以看出其基本面貌;第二时期为50岁至65岁,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成熟期,其代表作《颜家庙碑》形成了其刚劲有力的风格; 第三个阶段,65岁以后,颜真卿年事已高,艺术已臻完美境界,愈加雄浑,富有力量,愈加圆润。

颜公的书法对日本、韩国影响深远。当时日本留学生、僧人多次来唐朝学习,把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带回日本。日本后宇多天皇也向日本名家学习颜公的书法,并在隆重的场合用其书写碑文。朝鲜末期,韩国也有向颜公学习的人,其中一位名叫石坦然的书法家就是颜真卿的粉丝。他的出现也给韩国书法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千百年来他对各省书画界的影响从未停止。

颜真卿书法

碑林博物馆馆长、研究所所长陈根元为大家进行指导

颜真卿书法

33岁《王林墓志铭》

第一面镜子

这是本次展览中颜真卿年龄最小的作品,作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2003年秋出土于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全名《唐太原王前赵县夫人墓志铭序》,边长90厘米,共32行,每行32字。陈根元老师介绍,王琳是唐代润州刺史徐娇的妻子,徐娇是颜真卿的远房堂兄,年纪比颜真卿大很多,当时是省级干部,也是著名的学者。徐夫人去世,他非常悲痛,特意请远房兄弟,33岁的颜真卿为妻子撰写墓志铭。

我们知道颜真卿是一个状元,二十多岁就考中了科举,在唐代所有的科举考试中,科举是最为重要也是最难考的。但颜真卿的仕途发展并没有那么快,33岁的时候还是个九品小官,基本默默无闻。不过,身为省官的徐峤看中了他的价值,所以颜真卿才给我们留下了这幅至今为止最早的作品,那时他的风格还没有最终定型。

颜真卿书法

41岁《郭绪义墓志铭》

第一面镜子

上个世纪末出土的《郭绪义墓碑》写于唐天宝八年(749年),碑长104.8厘米,宽106厘米,是颜真卿为其老领导郭绪义所书。郭绪义升任工部尚书,这在当时是比较高的官衔了。郭请颜真卿为其撰写墓碑。撰写墓碑时颜真卿已41岁,书法特点尚在形成阶段,但已展露才华。此碑与《多宝塔感应碑》风格十分接近。

颜真卿书法

44年前的《多宝塔碑》

青陀竖卷

颜真卿书法

此拓片即著名的《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应当时长安一寺高僧之邀所撰。原碑立于西郊西安西站。碑作者是岑勋。大家可能不熟悉岑勋,但一定知道他的弟弟,《忽如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的作者岑参。当时颜真卿是兵部尚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副局级干部。

此碑有篆书题名,篆书者为徐浩,徐浩比颜真卿大6岁,也是唐代大书法家,他所写的《不空僧碑》是中国书法史上又一杰作。当然,我们最看重的还是颜真卿所写的碑文,当时他已经44岁,已经展露出了雄健的精神。清代大书法家杨守敬说颜真卿“绝弃婉约风韵,独具古风”;苏东坡说“颜鲁公书法独具豪气,一改古风,如杜子美诗风韵十足,有汉魏晋宋之风采”。他一改古风,彻底改变了王羲之以来的韵味和精妙,过去是侧身,现在却是挺立,十分优秀。 当然,原来的石碑就在900多年前的碑林里。

此拓片是从日本归还的。

颜真卿书法

44岁撰写《多宝塔碑》

民国拓片

此为多宝塔碑又一拓片,多宝塔碑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是颜真卿离开长安出任平原郡守前一年所作。此碑文由岑勋撰,题字由徐浩题,颜真卿受西京千福寺初进禅师之邀撰写碑文。碑文记述了西京龙兴寺和尚初进修建多宝塔的事迹,其书法圆润端庄,雄健秀丽,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1103年,此碑移至西安碑林。

颜真卿书法

46岁《东方朔画赞》

民国陀李卷轴

此碑立于天宝十三年(755年1月17日-2月15日)十二月,位于山东陵县。文字为晋人夏侯湛所书。当时颜真卿为平原太守,正值壮年,气势昂扬,生机勃勃。因此此碑书法清晰,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堪称颜真卿早年的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书法

54岁:《咸鱼离队》

清代裱褙本

此次展览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书法专业委员会在宗明安先生的主持下成立已有20年,宗先生从文革后期就开始收藏书法碑刻,这是他给大家带来的非常珍贵的《仙游诗礼对集》。除了西安碑林的颜真卿七块碑刻外,还有华山一块,山东一块,河北一块,河南一块,四川一块,这一块就在四川仪陇。

颜真卿54岁的时候,被贬为彭野府主事,由省一级升为局级或者副省级,到了彭野府,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仪陇。这个地方就是先于仲通的家乡。先于仲通曾经担任过唐朝的京兆尹,也就是西安市委书记,颜真卿和他关​​系不错。先于仲通去世后,他的儿子从成都来请颜真卿为父亲写一篇碑文。这篇碑文就记载了颜公和先于仲通的亲密关系。

此石刻于唐宝庆元年(762年)五月,清嘉庆年间发现,现存石刻仅五块,共计完整字47个,残缺字7个,为颜氏中年重要作品之一,用笔豪放洒脱,字大而雄伟,为颜氏大字的杰出代表。

颜真卿书法

56年历史的《郭家祠碑》

清代裱褙本

《争座记》写成后数日,颜真卿为战神郭子仪祖庙撰碑,代宗李渔作为郭子仪亲笔题写碑名,碑高318厘米。此碑原立于郭子仪在长安(今长安城)长乐坊的私宅,北宋元佑年间迁至城内省衙署大院,1950年从清代西安鼓楼北西安府省治所旧址迁至西安碑林。此碑书法古朴雄浑,内涵丰富,与他两年前所写的《献禹立对记》一起,是颜真卿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此清代拓片为从日本归还。

颜真卿书法

56年历史的《郭家祠碑》

民国陀李卷轴

1950年由清代西安府衙旧址迁至西安碑林。此碑书法苍劲有力,内涵深邃,与两年前所写的《仙域诗礼对记》一起,是颜恺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颜真卿书法

56岁的“席位之争”

清代长卷拓片

这是颜真卿写给右仆射郭英仪的手书。大家都知道颜真卿是颜鲁公,因为他是鲁郡的开国公。他在56岁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这一篇中国行书史上的巨作《争座》。故事讲的是战神郭子仪在甘肃打败十万吐番人,回到长安城,皇帝迎接他,设宴庆贺。当时国相郭英仪安排座次,把军事使者鱼朝恩安排在六大臣之上。中国人过去认为,长幼之间、上下之间要有秩序。这样搞乱了朝堂,人品低下。颜真卿就写了一封书信来谴责他,叫《争座》。

颜真卿书法

56岁的“席位之争”

民国陀李卷轴

此稿与《祭侄文》、《祭舅文》并称为颜鲁公“三稿”,是中国行书史上的杰作。宋代书法家米芾对颜真卿的行书印象深刻,甚至认为《争座图》是“颜行书天下第一”(米芾《待宝章来访》)。原碑于1103年移至西安碑林现址。

日本展的名字叫《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他在哪些方面超越了王羲之呢?陈根元老师认为,他在线条的古朴、张力上超越了王羲之。我们学书法,一般都是从楷书开始学起,没有人比颜真卿留下的碑刻更多,所以他的影响力很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草书,要求有连贯的精神和气势。颜真卿是中国草书史上的集大成者。纵观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还没有人同时在楷书和草书上达到超一流的水平。

颜真卿书法

60-63岁撰写《臧怀克纪念碑》

清代裱褙本

颜真卿书法

60-63岁撰写《臧怀克纪念碑》

民国陀李卷轴

颜真卿一生多次在地方任职,这是他六十至六十三岁时,担任江西抚州巡抚,也就是区委书记时写的一封信,是应他的老领导臧希让(曾任抚方巡抚)的要求,写给他父亲的。

全名为《唐前右卫将军臧公奉工部尚书、大柱国、上蔡开国侯臧公神路碑》。碑高270厘米,宽127厘米,共28行,每行58至64字。该碑原在陕西省三原县陵前乡臧怀克墓前,1980年收藏于西安碑林,这是西安碑林收藏颜真卿最新的一块碑文。

颜真卿书法

63岁:颂中兴大唐

清代裱褙本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在福州刺史任上,从六十岁到六十三岁,辞官回长安,路过湖南,遇见隐居在当地的好友元结。元结感慨安史之乱后国家正在恢复,当时在江西九江做官,写了《咏唐中兴》。后来母亲去世,他隐居在湖南无锡悼念。颜真卿路过此地时,元结便托好友将旧文书刻在崖壁上,便有了此崖刻。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军事家。

清人杨守敬在《学书略论》中说:《中兴颂》气势磅礴,独具特色,足以盖一整个世代。

颜真卿书法

六十四岁:八戒会记及德行报告

清代镜子

颜真卿结束抚州刺史之职回到长安后,在途中为故相田神功写下了《八关斋会报德记》。这是一张大经床和一根八面经柱,现由陕西师范大学李卫东教授收藏,可惜第三根经柱已失。报德记是报答田神功的功德。田神功原是史思明手下的将领,围困商丘时,赶走了伙伴,投降了唐朝,后来唐朝赐给他高官厚禄,后来还曾为商丘解除了围困,所以商丘人民对他特别感激。晚年时,他病重,数千人举行八关斋会,为他祈福。1966年,石柱已全部毁坏。上面刻着颜真卿的字句,犹如大臣立于朝廷,坚贞不屈,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气势磅礴。

大历七年(772年)五月,田悦(751-784年)所书印章。田神功。颜真卿应宋州刺史徐祥之之请,题写此文以纪念故友的功绩。后刻为八角石塔,高2.7米,八面,每面约51厘米,共983字。字大如拳,笔法熟而不失稚拙。

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经郑州返回东都,撰写旧文《宋经碑》。现存于河北省河北省桥西区李村乡东湖村乡中学。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高4.08米,内有3000余字。

颜真卿书法

64岁《宋经碑》

民国陀李卷轴

颜真卿书法

64岁《宋经碑》

清代裱褙本

裱好的碑只能打开一部分,人们看不到全貌,所以这次展览力求把整块拓片展示出来。宋璟碑是整块拓片,但这位藏家只收了一半,也就是碑的正面和侧面,有一碑一侧面没有收。很多碑的拓片其实都有残损,但正是在斑驳的碑身上,在这些残损的碑上,我们才感受到先贤们的伟大人格和伟大的书法。大雁塔的南面是开元广场,开元盛世的创始人是接替姚崇的宋璟,姚崇和宋璟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宰相,这是颜真卿在64岁时为他写​​下的光辉事迹,“侍奉三朝,刚直不屈。”

碑拓的收藏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越早越好,但最好有名人的题字或收藏印。三卷碑文每卷都有“大唐延禄公撰宋广平神道碑”,这是弘一法师的手笔。我们现在熟悉的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是他出家后那种非常淡泊、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但其实他在出家前,是清末的碑学大师,主要修炼北方碑学。此拓片中有他早期的题字:笔画粗壮,笔法非常稳健,水平很高,是个天才。这是弘一法师留下的唯一一块碑拓片。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但这是目前世上唯一见到的一块。此拓片由陈根元先生收藏。

颜真卿书法

64岁“元结碑”

清代裱褙本

颜真卿的碑是我国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河南鲁山元结碑,这个碑是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很多朋友都是西安人,大家一定要去西安碑林看看,那个地方有颜真卿的七块原碑,元结是河南鲁山人,也是颜真卿的好友,他去世后,颜真卿便写下了这块碑,当时颜真卿已经64岁了,这也是他的大字绝学。颜真卿为什么那么受大家尊敬呢?他的书法浑厚、古朴、含蓄、充满力量,正是儒家高度推崇的精神。大历七年十月二十六日(772年12月24日),他亲笔题词,为好友元结撰写了悼念文章。 全名为《唐前容州刺史、都察使袁俊彪墓碑铭序》。

颜真卿书法

69岁 “殷公夫人颜氏碑”

民国陀李卷轴

日本展的策划历时6年,可谓倾尽了古往今来的心血。东京国立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博物馆,其收藏的中国文物更是凤毛麟角。此外,他们还汇集了各大博物馆的众多藏品,包括从台湾借来的二行书《祭侄稿》、从香港借来的《麻姑仙坛记》。但他们没有两块碑,其中一块是颜真卿为其姑母所书的《阴夫人碑》。原碑在洛阳玉虚寺,抗战时被毁,现仅见拓片,立于大历十二年(777年),高190厘米。 四面皆镌刻,额头横题“唐钱塘程隐君夫人颜氏碑”,两面镌刻。

颜真卿书法

71岁老人题写《颜钦礼碑》

民国陀李卷轴

后人不断临摹模仿颜真卿的碑文,所以会有一些破损,有的破损非常严重。不过颜真卿在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写的《颜勤礼碑》却保存得非常完好。原碑大概在鼓楼北,是当时的陕西省衙署所在地,过去那里是唐代的尚书省。此碑是国宝,印于邮票上,展出的拓片也是从日本带回的。立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这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撰刻的神道碑。方形基座为龙首,碑身碑头高268厘米,碑身宽92厘米,三面有44行碑文。 碑正反面各38字,碑侧37字,无镌刻。

颜真卿书法

71岁的“ Yan Qinli纪念碑”

颜真卿书法

72岁的“ Yan Family Temple Stele”

清朝的安装副本

它在江邦的第一年(780)。铭文,李·扬(Li Yangbing)在Stele的第一行中写下了铭文。当时仍然存在的Zhenqing,Yan Zhenqing年纪大了,他的写作充满了力量。 三年后,他的书法达到了完美状态。

颜真卿书法

72岁的“ Yan Family Temple Stele”

清朝的镜子

This is the latest work left by Yan Zhenqing that we have seen so far, and it is also collected by Professor Li Weidong. It is a stele that Yan Gong erected for his father, tracing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his family. For example, "There were 72 famous students of Confucius, eight of whom were from the Yan family." Among the 72 most famous students of Confucius, eight were from the Yan family, and of course the most famous one was Yan Hui.

在Chand'an中,Zhenqing的许多地方都与他的脚步相关龙掉了338厘米。

颜真卿书法

结论:在开幕典礼上,习近平的住所,本鲁大师也来了。 ,我们可以从最初是佛教徒的Yan Lugong那里学习。

Zhenqing的生活充满了悲剧,但他的书法和他的生活一样正直,他的生活正是他的精神,他的精神更加多。他的书法和杰出美学风格的演变。

据报道,这本展览中形成的“ Yan Zhenqing著名铭文的收藏”也将持续到3月8日。

颜真卿书法

单击下面阅读另一篇文章!

标签:

颜真卿书法 朱卿菱老师多宝塔碑视频互动精品课程,报名开启
当代文学家郭沫若: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