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

青山书法

1、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其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作于我国晋代(公元353年)。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兰竹山下会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又称《兰亭序》、《临河序》、《清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绰等41人齐聚会稽山阴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结集,并作序,记录流上曲水之事,抒发内心由此而引发的感慨。 这篇序言就是《兰亭序》。他本人也曾写过《兰亭序》。唐太宗对他评价颇高,在《晋书》中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称赞他“至善至美”,还分发抄本给达官贵人,并将原作随葬。

2、颜真卿,代表作是《献侄文》《献侄文》(全名:《献侄文献赞山继明大夫》)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创作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献侄文》是其侄子颜继明的遗书,共23行234字。此稿记述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在安禄山之乱中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导致“父陷子死,巢翻蛋翻”、壮烈牺牲的故事。 通篇情感饱满,书法气势磅礴,用笔豪放,一气呵成。《祭侄文》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北宋苏轼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并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状态下写成的,不顾笔墨的好坏,所以字迹随作者情绪起伏,纯属精神和平时用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祭侄文》是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书法真迹之一。

3、米芾,代表作是《书素帖》。《书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一幅行书帛书法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蜀素帖》由作者所作蜀素诗八首,风格各异,作品内容为当时的游记和送别作品,其艺术风格以和谐变化、纯真自然为主,通体画工细腻,结构变化丰富,笔法沉稳,清新脱俗。《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国最美的书法”,为“中国十大书法名家”之一,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

5、赵孟頫,其代表作是《丹巴碑》。《丹巴碑》又称《帝师丹巴碑》,是中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书法。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又号松雪道人、水镜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荣禄大夫。碑文手抄本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400厘米,内容是帝师丹巴生平事迹的记载,是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所写的碑文。 《南阳书法表》、《诗古堂书画集》、《壬寅下录》、《三玉堂书画目录》等书均有记载。此卷作于延祐三年(1316年),书法条理清晰,笔法优美雄浑,为晚年碑刻之笔。卷背有清代姚元之、杨宪、李鸿懿、潘祖荫、王松炜、王懿荣、盛昱、杨守敬等题跋,并有徐乃溥、叶恭绰等印章。现藏故宫博物院。

6、王铎,其代表作是《尼山原帖》。《尼山原帖》共十卷,为清代个人书法集锦,由王铎之子吴九于清顺治八至十六年(公元1651-1659年)编撰,由顾炎吕昌临摹,张骜刻制,名行书。此本集镌刻王铎家族所有书法,共一百零三式,多为仿古书法。王吴九留下大量王铎书法,故所选之皆为精品。刻者亦为当时名手,其他王氏书法刻制皆不及此本。本本集末有张锦炎、龚定聂、吴九等题跋。 张锦燕后记道:“文安先生的书法,天下第一,此抄本是借助茅太师阔藏书和墨渊家流传的书所编,如有疏漏或模糊之处,我必另寻他抄,以正字补齐,方能达到龙跃虎卧、狮抓象斗之境界。文安为此,倾注了四十年心血。近代,宣载、子渊二先生的《西虹》、《来亲》等书,在全国享有盛誉。昔时魏夫人见有军书法,叹道:“此童子必盖过吾名。” 可惜此本问世,二位先生没能见到。”所以,此本无论从选材还是从摹仿而言,都极其精湛,远远超过《浪花》、《饮碗》、《诗酒论》和《二十帖》。

7、吴昌硕,其代表作是《西泠印社志》。《西泠印社志》是吴昌硕以首任社长身份亲笔撰写的,撰写于1914年,即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之际。今天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同名石碑即以此作品为蓝本刻制,一直被西泠印社视为珍宝。凡是了解吴昌硕,了解西泠印社,登过孤山的人,都知道这本大名鼎鼎的《西泠印社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www.ichexing.com/article/keji312/132.html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汉字之美中国书法环球行”在福建泉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