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欣赏书法,很多人会说太深奥了,看不懂。 这与欣赏音乐类似,尤其是古典音乐和严肃音乐。 记得有一次听过音乐学院院长周海洪先生的讲座,深受启发。 周院长说,他学音乐后,曾演奏过钢琴曲《春江花月夜》。 父亲问他:“你对这首曲子已经很熟悉了,你能解释一下音乐中是如何表现春天、河流、花朵、月亮和夜晚的吗?” 他立即停了下来。 虽然他对音乐了如指掌,但却无法解释清楚。 进入音乐学院后,他发现音乐界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惑。 因此,周院长提出“为什么要懂音乐?” 而进入音乐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打开你的耳朵”。 我们学习一下:为什么要懂书法? 进入书法的世界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睁开眼睛”。 我只是想读更多从古至今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现在媒体手段很多,看到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非常方便。 音乐到底表达什么,书法到底表达什么? 就连文化精英也未必能说清楚。 如果你想进入音乐的世界,即使你听不懂,你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听。 想要进入书法的世界,即使看不懂也得努力读书。
再举个例子,孩子三四岁以后,父母从来不教他谁好看谁不好看,也不给他理论指导。 但他渐渐能分辨出谁好看谁不好看。 据专家研究,看过两千多张面孔,其中有好看的、难看的、一般的面孔。 当然是枣核型的,两端有好看的和难看的,中间就是普通的。 他可以得到一个平均值,知道谁好看谁不好看。 那么书法也有这个道理。 多看一点就可以了。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 欣赏书法与上面的例子不同的是,你需要看更多流传至今的、被认可的作品。 比如,在目前展出的一些书法作品中,有一种鱼像龙,一种猪像象,头发蓬乱,头发蓬乱,衣服粗陋,还有一只狼像猪一样奔跑。 我形容它好像已经达到了吃人的境界了。 这些作品看多了只会弄脏眼睛。 说到这里,我想起学者张中行先生曾经讲过婚姻的四种状态。 他说,婚姻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可以接受的;第二个层次是可以接受的;第二个层次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层宜居; 第三级是可以忍受的; 第四层是无法忍受的。 事实上,一切艺术也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可依,对你的视觉或听觉有影响和震撼。 第二个层次是看得见、听得见的。 第三个层次是可忍、可忍、可忍。 第四个层次是不忍,就是不忍看、不忍看、不忍听。 据说,1000人中,婚姻状况一流的只占13人。 事实上,从古至今数亿人书写的所谓书法作品中,真正能算得上优秀的比例还是很小的。 因此,多读优秀的书法作品对于书法鉴赏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呢? 如桂先生提出四点意见。 首先,要有道理。 二、力邱。 三是造型美观。 四是韵胜。 所谓合理性,就是写文章时,每一个字都要无出处。 书写也是如此,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就像人的五官一样,鼻子应该在中间。 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孩子的面部特征发生变化。 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学。 第二点是力量。 他所说的力量,就是给人一种力量感。 这不是一种物理上可测量的力量,而是一种心理感觉。 就好像颜色之中有暖色和冷色之分。 你无法用温度计来测量暖色和冷色的温度差异,但由于心理联系而感受到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书法中所说的力,所谓穿透纸背、穿透木头的力,也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使用笨拙的力量。 否则,一个强者写出的字是最有力量、最好的。 有的人,到了晚年,人也老了,书也老了。 他的实力绝对不是一生中最好的,但他的字却是最好的? 造型美意味着必须注重结构。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身材好,符合黄金比例,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最后一点,韵律比较好,说明气质比较好。 就像有时候我们说有些人不漂亮,但是气质很好。 这是云生。
还有一点就是书法欣赏要多元化,特别是对于初学书法爱好者来说。 不要将自己局限于作品的风格。 苏东坡曾有诗云:“杜陵评书法贵瘦硬,吾不信此论,短长肥瘦各有特色,谁敢恨玉环”。飞翔的燕子。” 杜陵指的是杜甫。 杜甫曾有诗云:“书贵薄硬,可达神”。 初唐书法以薄、刚为主。 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雪姬,都有着薄硬之风,这也是杜甫评价“书贵薄硬”的原因。 杜甫与颜真卿仅相差三岁,是同时代人。 颜真卿的书法颇为大气磅礴、厚重。 但这并不代表颜真卿的性格就是胖。 所谓“真面目不胖”。 我们还没有看到杜甫如何评价颜真卿的书法,但是颜真卿的书法绝对不符合杜甫所说的瘦硬。 因此,杜甫不会太推崇颜真卿的书法。 苏东坡不同意杜甫的说法。 他认为每个人无论长短胖瘦,都有自己的姿势。 颜瘦和欢胖虽然不同,但都是公认的美女,各有各的魅力。 有人喜欢环胖,有人喜欢吞瘦,两者要兼容。 书法欣赏也是如此。 提倡兼容,允许偏好,但不允许单一标准。 这是欣赏书法时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