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书法水平很高,各种荣誉加身。他原是天津人,后来成为国际上知名的书法大师。这过程像传奇故事,特别吸引人。他在书法界开辟了不少新天地。
成长于书法世家
田英章,他是在天津一个书法世家里出生的。从小,他就在爷爷、爸爸、哥哥的影响下开始学书法。这种家传的底蕴让他条件得天独厚。在家里,他能够接触到正宗的书法理念,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追求。他从小就看过很多书法大师的作品,于是他开始主要学习欧体,当然,他也会广泛涉猎王羲之、赵子昂等大家的各种书法风格。跟那些自学成才或者中途出家的人不一样,他一开始就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他早期学书法的经历,是他后来在书法界独树一帜的基础。家里的氛围对他的书法学习影响很大,让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学习起来门槛也不高。
田英章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进步神速。家族就像个宝藏,书法的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他不停地汲取其中的精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小就对书法的笔法有了很深的认识。
早年成名之路
田英章小学时在天津就因书法出了名。60年代那时候,天津小学用的毛笔、铅笔字帖,竟然都是十来岁的田英章写的。那时候他的书法水平已经很高了。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响应时代号召,受邀开了毛笔、钢笔、粉笔、刻蜡版等培训班。这可是建国后最早的硬笔书法培训班。这段经历让他的书法不再只是自娱自乐,而是开始普及,影响到了更多人。
他在这段时间里靠自己的书法技艺搞了一系列活动,这事充分体现了他胆子大、决策能力强的特点。他看准了书法推广的重要性,在那个不太容易的环境里,用不太多的资源把书法的影响力给扩大了。
创立硬笔书法组织
1985年,田英章带着对硬笔书法的狂热,跟一帮有志青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那时候,研究会发展得挺快,会员数直冲15万。他从一个秘书长升到了会长,还很有远见地在各省,包括香港,成立了分会。这样一来,这个组织就在各省有了很大的影响力,规模也大了,活动也多,是当时最牛的硬笔书法组织。1993年,他回国后,又在原来的研究会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顺理成章地成了法定会长。这一连串的创建活动,充分说明了他在硬笔书法发展史上的关键作用。
建立这些组织,肯定得遇到不少挑战。像选人、筹钱、定方针这些事,他都一一克服了。看他把组织建起来又发展壮大,这领导力真是挺出色的。
国际书法交流
田英章在外交书法领域做出了重大成就。他带领团队多次前往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欧洲等地交流书法艺术。还在日本成功举办了四次“中国田氏兄弟”书法展。他把中国书法推向了世界,让更多外国朋友领略到了中国书法的韵味。在交流会上,他亲自挥毫泼墨,现场作品常常让主办方和观众都感到惊艳。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书法的喜好和看法可能不太一样。但田英章却能跨过这些差异,通过书法这门没有声音的艺术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书法文化的深厚和丰富。
众多职位与贡献
田英章身兼多职,比如在央视担任硬笔书法主讲,还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教书育人,20年间亲自挑选和培养了超过850名书法教师,现在这些教师很多都成了各省书法界的骨干。此外,他还编写了50多本书法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字帖、精选作品集、专业教程,还有教学录像带和VCD光盘。这么多的作品和教学资源,既帮助专业人士深入研究,也给初学者提供了学习书法的途径。
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书法上,他把对书法的感悟通过各种途径分享出来,不管是教学还是编书,都显示出他对书法传承和发展的担当。
书法的广泛应用
田英章创作的楷书和行书字体在好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比如日本电视台、各种书刊报纸、电脑还有各种印刷材料上都能看到。这些媒体和印刷品让他的书法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这种广泛的应用对书法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书法既美又实用,不仅在艺术上有美感,还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你看,现在很多媒体和印刷出版行业都用上了他的书法。
田英章为书法事业倾注了心血,全面发展,是不是让人敬佩?大家点个赞,转发一下,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