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绝对不是要强迫学硬笔书法的人去学软笔书法。 我只是想说,这取决于你的需求和水平。 如果只是想写好硬笔书法,解决实际问题,基本上就是大方、美观、易读。 您不需要特别关注艺术性和审美需求。
但如果你想写出高水准、高韵味、艺术美、古典美的作品,就必须学习古人的软笔书法。
确实,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互独立。 但有一个共同点:两者都必须复制。 顺便说一下,现在很多硬笔书法家都不会用毛笔写字。 时代在发展,文化固然需要传承,但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新事物。 毛笔是古人流行的书写工具,硬笔是现代人流行的书写工具。 之所以需要临摹,很简单,因为在前人几千年的书写中,在各大书法家的无数创作中,笔法和结构已经日趋完善。
这基本上就是我的意思。 比如庞中华先生的书法其实在软笔书法方面的基础非常薄弱,基本上没有什么软笔书法的痕迹。 但我们仍然承认庞中华先生是硬笔书法的前辈,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乃至硬笔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如果问庞中华先生的书法有没有艺术价值,那就很难说了。 如果要问中华先生的书法有没有价值,特别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实用价值和生活价值,我认为确实有一定的价值。
因此,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和支持的态度永远不会错。
那么让我们回到我们的讨论。 抛开其他因素,单看软笔和硬笔两种书法,哪一种更难呢?
我和学长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的看法是用毛笔写字更难!
首先我们来看看书写工具:
毛笔的书写工具是毛笔,其主要作用在于笔毛。 而我们都知道,刷毛一般是由动物毛制成的,所以也被称为软刷。
顾名思义,硬笔就是笔尖较硬的笔。
那么这两种笔尖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效果呢?
对于软笔毛的特性,古人很早就有过精彩的描述:只有软了,才会出现奇异、怪异。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因为画笔柔软,所以可以产生多种形状和形式。 古人曾说过一句话:尖子是四面八方出的。 以前我不太明白,但是后来,在写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区别。
毛笔柔软,有粘性,不易控制,但正因为它难以控制,所以人们需要学习和熟悉它才能控制它。 不仅如此,它是免费的,不像硬笔,是固定的、单向的。 它是有生命的,可以随着作者的心情而自由灵活地变化。
西汉扬雄曾云:“言是心之画,文是心之声”。 由此可见,书法也是表达一个人的心态和性格的一种方式,它的变化和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柔软的、变化无穷的软笔所带来的。
因此,与硬笔相比,软笔具有更强的技巧性和表现力。 但相应的,难度也会增加,不像硬笔那样简单方便。 难度增加的原因在于如何控制笔。
相比之下,硬笔不需要太多的控笔技巧,因为它不灵活、坚硬,并且具有绝对的确定性。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更加简单易行,不需要太多的艺术训练就可以掌握它的使用。
但相应地,它就失去了艺术性,表现力不如可以有八棱尖的软毛笔。 也不能随时表达自己的心情。 它仅仅反映了单一线性世界中线条的变化,缺乏精神表达的渠道。
相比之下,书法的表现手段太多了。 字体的大小、书写的速度、墨色的浓淡、笔画的强弱、结构的松紧奇特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因此,我们说软笔书法比硬笔书法复杂、困难得多。 这固然是由于工具的变化,但也是由于时代的内在因素。
例如,我们总是倾向于简单易行,避免复杂。 我们总是倾向于大众化它,而不是让少数人享受它。 想象一下,当我们用毛笔写字时,我们至少需要准备四样东西:笔、墨、纸、砚。 我们需要用毛笔蘸墨来写一个或几个字,而且写起来也很慢。 然而,硬笔相对常见且方便,可以放在人们的口袋里,带到各个地方。
当然,我并不是要支持硬笔书法,也不是要为软笔书法喝彩,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它们各有其价值,没有必要贬低对方。
后来有人问我,如果给一个古代人一支钢笔,让他写字,你觉得他写得好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虽然工具不同,但都是书写,都是写汉字,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因此,对于古人来说,用硬笔写汉字并不难,就像在地上用木棍练字或者用手指练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