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线条结构、章法、笔墨、文字,以及笔法、体裁、装裱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成人硬笔书法教程。
成人硬笔书法教程:硬笔书法入门的十个技巧
初学者练习写字时,应先根据自己原来的字体选择理想的字帖,仔细观察字体的要点和结构规则,这叫“先有意,后有字”,然后用透明白纸描摹、临摹,直到记住每个字的重点部分。在练习的过程中,你需要掌握以下十个要点,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速提高你的写作水平。
1. 选择好的字帖是关键
了解自己对哪种字体感兴趣,也看看自己的笔迹像哪种字体,就可以决定了。如果找不到理想的钢笔字帖,也可以选择毛笔字帖。比如《灵飞镜小楷字帖》、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帖》、黄子渊的《九十二法帖》,这些俊秀端庄、潇洒雄健的楷书都是毛笔字帖,但其字体形状和大小可以作为学习钢笔书法的范本。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2. 方格纸是练习书法的最佳选择
最好用方格本,因为方格本有一定的格子,对练字的标准会有一定的约束。练字时要按顺序进行,写完每一页都要分析,看看差距在哪里。每本写完也要留着对比,衡量进步的程度。练字时,不能这里写一个,那里写两个,毫无章法,这样会影响对规则和版式的掌握。
3. 书写姿势与握笔
(1)坐姿端正,肩平背直。身体和头部不要倾斜或低垂。眼睛与桌面的距离约为一英尺,胸部与桌边的距离约为三英寸。
(2)笔直握笔,笔尖笔直向前,避免向内倾斜(只要手掌平整,笔尖自然向前),食指尖应距离笔尖约一英寸。
(3)握笔的倾斜度。写大字时,握笔要高一些,笔的倾斜度要稍大一些。写小字时,握笔要低一些,笔的倾斜度要稍小一些。
(4)握笔要轻,使运笔自如,握笔若太紧,写出来的字就不开阔大方。
书写的好坏绝对和姿势、握笔有关,就如木匠锯木头一样,如果姿势不正确,锯子不正确,即使画的“线”是直的,也会被锯歪。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4.熟悉写作的一般规则
(1)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顺;第三练部首;第四练字结构;第五练行距。
(2)首先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提、勾、转。
汉字就像是一台机器,练基本笔画就像是加工“零件”;练部首就像是开始“组装”;练完整个字形就像是进入“总装”。也就是说,先学“分解”,再学“连贯”。所以,楷书是基础,基本笔画是基础中的基础。
5. 写作靠笔力
练习写基本笔画时,要分门别类地练习,如练习写“ ”、“丿”、“ ”、“丨”要分开练习,再写“连连”把它们组合起来。
(1)“点”字写得重如磐石,形碎而意连;
(2)横写时要略斜,若一个字有两横,则上横向上写,下横向下写。
(3)竖笔要粗壮,笔直,不歪斜;
(4)左笔划势头急,右笔划势头高;
(5)“折”的起点慢,“勾”的起点尖。
6.控制字体大小
汉字的大小、形状各有不同,不管用毛笔还是钢笔,写出来的大小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无序性”。
具体要求:笔画多的字要写细、收缩,笔画少的字要写粗、弥散,字形大小要均匀,不能像棋子一样整齐排列。
7. 活泼的字体增加吸引力
要想把字写得生动,就得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笔触的呼应。笔触之间要呼应,句子的开头和结尾也要注意呼应。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的、堆积的现象。我们常说“笔断意连”,这样点与笔之间的气势才有连贯性。
书法讲,笔画的起头叫“忽”,笔画的收尾叫“成”,反之,如果画完一画,又不考虑下一画,就打断了笔画之间的势能,这就是徐书璞批评的:“画形而不能收,皆断而不通,多为珠串,字形固不能活。”
横线要稍微倾斜,左边低,右边高,倾斜度大概在5-7度左右。不要低于5度。不要高于7度。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力不平衡。如果横线写得笔直,那么由于两眼的错觉,右边的末端好像是往下垂的,很不自然。
8. 写作速度很重要
书法的好坏受书写速度的影响很大,字的美、线条的韵味,大多体现在快写上,笔画的呼应、连贯,也体现在快写上,写得慢了,字就没有韵味了。
大家知道,一些写字快的人写出的字、文章,不是呆板呆板的,而是气势高昂的!这就是他们运用“一气呵成”手法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写每个字时,要根据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用指、腕写,不矫揉造作,不加修饰。“用笔遒劲,穿透力强,优美有韵律,字迹瘦硬,才有精神。”这是写字速度应体现的方面。
9. 注意规则和布局
写文章时,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应该看一个句子,连贯地写。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使词序整齐,文体饱满。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就会出现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甚至整个篇幅的不协调。这虽然是小事,但对于衡量作品的整体风格,却非常重要。
钢笔字多为横写,书写时应左对齐,竖写时应上对齐。字的大小一般为5×8mm宽高,字与字之间为半个字的距离,行与行之间为一个字的宽度。
字体虽然写得好,但如果构图布局安排不当,颜值也会减去三分,所以在日常写字中,一定要注意构图布局的安排,养成良好的习惯。
10. 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坚持
要想写好钢笔书法,不管年龄多大,不管字迹是否端正,只要下功夫,下定决心,认识到它对工作和前途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就一定能写好字。
即使起步晚,也能迎头赶上。纵观历史,有许多名师都是30岁以后才成名的。宋代梁浩82岁才考中进士,他写道:“少进士虽好,但争榜首者乃老者。”明代李贽放弃官职求学,54岁时才决定著书,其著名著作《焚书》和《藏书》分别在64岁和73岁时完成。